[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21 |
台灣人權教育二十年 |
但昭偉; 李立旻; 林沛君; 林佳範; 施逸翔; 湯梅英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20 |
新世代.新需求 : 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 |
王如哲; 王麗雲; 但昭偉; 何榮桂; 呂木琳; 黃昆輝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9 |
社會倫理關懷 |
但昭偉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8-04 |
全球化脈絡下的人格教育:視野與結構【回應與討論】 |
謝林德; 汪履維; 沈清松; 林建福; 但昭偉; Schilling, Dennis; Wang, Li-we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6-08 |
建構學術社群的急迫性--回應楊老師 |
但昭偉; Dan, Jau-wei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5-08 |
評《當代教育哲學》[姚兆偉主編](臺北:師大書苑,2003)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5-08 |
評《當代教育哲學》 |
但昭偉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5-04 |
自我認可作為一種生活態度 |
但昭偉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5-04 |
皮德思教育三規準論在臺灣的引介及其所引發的問題 |
洪銘國;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5-04 |
皮德思教育三規準論在臺灣的引介及其所引發的問題 |
洪銘國;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5-01 |
民主社會的共識培養 |
但昭偉; 蔡逸珮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09 |
民主社會的共識與通識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03 |
1980年代美國經濟衰頹是教育的結果?─兼論經濟與教育的關係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4-01 |
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
但昭偉; 蔡如雅; 李郁緻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4 |
1980年代美國經濟衰頹是教育的結果?─兼論經濟與教育的關係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3-09 |
哲學要義:智的追求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05 |
講真話的是朋友─對文哲教授一文的回應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3-05 |
引領入門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3 |
「視人為目的」與生命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3 |
臺灣學術社群的現況與改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2-12 |
藏在細節中的魔鬼:談第二週期系所評鑑中的一些技術問題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12 |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fficulties in Moral Education |
但昭偉; Jau-wei Dan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2-08 |
倫理學與幸福人生:道德哲學導論 |
洪如玉; 王俊斌; 但昭偉; 陳伊琳; 黃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12-05 |
夾縫中的通識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05 |
哲學教育與通識教育 |
俞懿嫻; 林正弘; 但昭偉; 孫長祥; 劉海峰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09 |
Dewey與Hutchins在1936~37的辯論 |
但昭偉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0-08 |
智仁勇與道德行為產生的關係:從勇德概念的分析再出發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08 |
智仁勇與道德行為產生的關係:從勇德概念的分析再出發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03 |
簡介Daniel Bell在1966對哥倫比亞大學通識教育的建議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 |
美國通識教育發展的歷史脈絡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10 |
Dewey 與 Hutchins 在 1936-37 的辯論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5 |
從Nel Noddings論培養思考能力的方法談起 |
蔡逸珮;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3 |
哈佛的歷史傳承及面對的困難─Harry R. Lewis的觀察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1 |
政府、人權與倫理-為個人自由的最大化進一言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1 |
透過住宿文化的營造實行通識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01 |
政府、人權與倫理--為個人自由的最大化進一言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道德與更道德的區分之爭辯─與陸有詮教授商榷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道德、教育科技與人類學習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透過住宿文化的營造實行通識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哈佛的歷史傳承及面對的困難─Harry R. Lewis的觀察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學分數與教育品質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9 |
公民素質與品格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9 |
台灣高等教育中深耕品德教育的策略與挑戰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道德、教育科技與人類學習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道德”與“更道德”的區分之爭辯─與陸有詮教授商榷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9 |
學分數與教育品質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2 |
文化認同與追求自由的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12 |
文化認同與追求自由的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8-09 |
馬基亞維尼哲學中的教師圖像-教我們坦承面對現實人生的教師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9 |
簡介《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8-05 |
邁向一流大學關注面向與執行策略 |
但昭偉; 許添明; 卯靜儒; 陳佩英; 葉珍妮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3 |
布魯姆對美國大學的批評與期許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01 |
Clark Kerr論通識教育之核心:1982年的回顧與啟示 |
但昭偉; 蔡逸佩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 |
Clark Kerr論通識教育之核心:1982年的回顧與啟示 |
但昭偉; 蔡逸佩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 |
布魯姆對美國大學的批評與期許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8 |
簡介《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民主社會的共識培養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論大學人格建構工程的優先次序問題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8 |
An Overview of Taiwan Education |
但昭偉; Jau-wei Dan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8 |
一流大學指標建構及評鑑機制之發展 |
許添明; 但昭偉; 卯靜儒; 陳佩英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09 |
福勒克斯納論美國的大學─1920年代的觀察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08 |
老師該做的工作-道德教育要義的掌握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07 |
從道德評量論學校道德教育的進行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07 |
杜威的博雅教育主張與Hutchins的批評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7-02 |
教育意義的重建:教育哲學暨理論導論 |
但昭偉; 黃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 |
從道德評量論學校道德教育的進行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 |
老師該做的工作-道德教育要義的掌握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 |
杜威的博雅教育主張與Hutchins的批評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 |
福勒克斯納論美國的大學─1920年代的觀察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7 |
向在家自行教育的家長致敬-並提出一些提醒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邁向一流大學」關注面向與執行策略 |
卯靜儒; 許添明; 但昭偉; 陳佩英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論教育科技在人類學習活動上的限制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7 |
邁向一流大學評鑑指標之建構 |
卯靜儒; 許添明; 但昭偉; 陳佩英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7 |
“邁向一流大學”評鑑指標之建構 |
卯靜儒; 許添明; 但昭偉; 陳佩英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11 |
閒話教育哲學─以知識為主軸的博雅教育:理想與現實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8 |
個人主義道德觀及其德育重點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8 |
個人主義道德觀及其德育重點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6-06-01 |
教師的教育哲學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6-06 |
儒家的教育思想與教師哲學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3 |
閒話教育哲學:英國教育哲學家赫斯特博雅教育思想概要 |
簡良平;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3 |
閒話教育哲學:英國教育哲學家赫斯特博雅教育思想概要 |
簡良平;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01 |
教育哲學論述中的博雅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科技的發展與道德的不安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以"權利語言與最低限度道德"為核心的道德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教育哲學論述中的博雅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閒話教育哲學─英國教育哲學家赫斯特博雅教育思想概要 |
簡良平;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閒話教育哲學─以知識為主軸的博雅教育:理想與現實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6 |
告師培生書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科技的發展與道德的不安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6 |
以“權利語言與最低要求道德"為核心的道德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6 |
國家與教育-無政府主義的觀點(II)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12 |
與低年級學生訂定班規須注意的原則—兼論班規所應關照的人權與法治理念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10 |
論最楊春的通識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7 |
蘇格蘭教學協會(General Teaching Council for Scotland)之簡介及啟示 |
但昭偉; 簡毓玲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6 |
「教育哲學」重點整理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4 |
蘇格蘭教學協會之簡介及其啟示 |
但昭偉; 簡毓玲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04 |
知止而後有定—論教師的新定位暨專業倫理的建構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 |
蘇格蘭教學協會之簡介及其啟示 |
但昭偉; 簡毓玲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 |
知止而後有定—論教師的新定位暨專業倫理的建構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5 |
論最陽春的通識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5 |
重讀彌爾論婦女的屈從 |
但昭偉; 簡成熙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邁向以「權利語言與最低要求的道德」為核心的道德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以最低限度道德為基柢的品德培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5 |
科技的發展與道德的不安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5 |
國家與教育-無政府主義的觀點(I)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11 |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
但昭偉; Jau-wei Dan; 金生鈜; Sheng-hong Jin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11 |
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 |
但昭偉 |
|
[教育學院] 現代教育論壇 |
2004-05-26 |
與低年級學生訂定班規須注意的原則──兼論班規所應關照的人權與法治理念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05 |
不夠好也沒有壞過的道德教育工作者與道德教育─兼論品德教育推行上的一個困難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05 |
不夠好也沒有壞過的道德教育工作者與道德教育─兼論品德教育推行上的一個困難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04 |
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 |
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4 |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
Jin Shenghong; Jau-wei Dan;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4 |
多元價值社會與教師道德枷鎖的解除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4 |
邁向以權利語言與最低限度道德為核心的道德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4 |
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人權意識調查研究期末報告 |
但昭偉; 謝邦昌; 王錦雀 |
|
[教育學院] 現代教育論壇 |
2003-11-19 |
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05 |
「人權教育」說帖--就教於教育實務工作者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04 |
替學校老師找一個新的定位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 |
「人權教育」說帖就教於教育實務工作者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3 |
替學校老師找一個新的定位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3 |
分析哲學與分析的教育哲學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3 |
馬拉松加障礙賽--淺談師資養成教育及人權教育的推廣與落實之道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3 |
高中職以下學校教師人權意識調查研究 |
但昭偉; 謝邦昌; 王錦雀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12 |
重讀彌爾的效益論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09 |
思辯的教育哲學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05-24 |
道德教育的理論、實踐與限制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05 |
道德教育的理論、實踐與限制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02 |
重讀彌爾的「自由論」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02 |
重讀彌爾的自由論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02 |
教育哲學 |
但昭偉; 黃藿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2 |
重讀彌爾的效益論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2 |
不夠好也不夠壞的道德教育工作者與道德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2 |
惡德與道德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12 |
「生命教育」的生命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1-11 |
細讀Alasdair MacIntyre《受教大眾的理念》一文--兼論教育學術圈共識的建立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1-08 |
哲學概論 |
郭實渝; 但昭偉; 蘇永明; 林逢祺; 林建福; 黃藿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8 |
從教育工作者可能有的惡德談學生權利之保障 |
但昭偉; 王月卿; 邱鈺惠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7 |
從教育工作者可能有的惡德談學生權利之保障 |
王月卿; 但昭偉; 邱鈺惠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 |
「生命教育的生命」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1 |
人權教育與教師信念之研究(II) |
湯梅英;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1 |
The Trap of Morality and Moral Education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1 |
人權教育與教師信念之研究(II) |
但昭偉; 湯梅英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11 |
多元文化主義觀點之下的道德教育與評量--一項初步的觀察 |
邱世明;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11 |
多元文化主義觀點之下的道德教育與評量--一項初步的觀察 |
但昭偉; 邱世明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11 |
多元文化主義觀點之下的道德教育與評量~一項初步的觀察 |
但昭偉; 邱世明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08 |
假如我們還有一次機會:試論道德科課程規畫應注意幾個面向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0-03 |
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 |
但昭偉; 蘇永明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 |
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 |
蘇永明;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0 |
假如我們還有一次機會:試論道德科課程規畫應注意幾個面向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0 |
人權教育與教師信念之研究(I) |
湯梅英;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0 |
人權教育與教師信念之研究(I) |
但昭偉; 湯梅英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12 |
兒童受教權的理論與實務 |
但昭偉; 郭瑞芬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11 |
體罰、地震,一個可能分裂的社會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8 |
當前知識分子的幾個毛病及自療之道--以教育改革的推動為例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7 |
當前知識分子的幾個毛病及自療之道--以教育改革的推動為例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7 |
教育工作者的四個惡德與兒童權利的保障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4 |
道德典範的轉移與臺灣教育及文化應努力的方向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2 |
對當前國民小學道德教育的幾項建議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2 |
阻礙個人權利受到保障的四個因素-以國民學校為例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02 |
對當前國民小學道德教育的幾項建議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9 |
道德典範的轉移與台灣教育及文化應努力的方向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9 |
哲學心理學與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9 |
未來的國民不應成為什麼樣子﹖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6 |
今日教育改革的基本性質--典範的轉移 |
但昭偉; 邱世明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6 |
今日教育改革的基本性質--典範的轉移 |
但昭偉; 邱世明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3 |
學習別人,先要肯定自己 |
但昭偉; 謝正修; 潘秋文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8-03 |
學習別人,先要肯定自己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8 |
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小學階段人權教育之探討(II) |
湯梅英; 幸曼玲;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8 |
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小學階段人權教育之探討 (II) |
但昭偉; 湯梅英; 幸曼玲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7-12 |
師範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幾個盲點 |
但昭偉; 邱世明; 周崇儒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7-12 |
師範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幾個盲點 |
但昭偉; 邱世明; 周崇儒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7-12 |
師範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幾個盲點 |
但昭偉; 邱世明; 周崇儒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7-10 |
國民學校老師有什麼樣的專業自主?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7-06 |
師資培育研究應走的方向及關心的課題-以1960年以來英國師資培育理論的發展為例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7 |
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小學階段人權教育之探討 |
湯梅英;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7 |
新中華文化與教育機會均等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7 |
從什麼是「開放」談「開放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7 |
日常生活道德觀與身教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7 |
人權保障與人權教育--小學階段人權教育之探討(I) |
但昭偉; 湯梅英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6-12 |
道德教育兩個模式及其缺點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6-12 |
教改不應是失根的蘭花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6-12 |
道德教育兩個模式及其缺點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6-09 |
一個可行的道德教育(三講)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1996 |
師範教育改革過程當中的幾個盲點 |
但昭偉; 邱世明; 周崇儒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5-12 |
教育研究的三部曲及其可能的謬誤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5-12 |
教育研究的三部曲及其可能的謬誤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5 |
道德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從道德教育的三個模式談起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5 |
國民學校應該有什麼樣的道德教育?-從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出發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4-12 |
教育理論的建構及教育實作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4-12 |
教育理論的建構及教育實作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4-07 |
赫斯特(P.H.Hirst)博雅教育和課程理論研究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4-06 |
教育理論的建構及教育實作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4-02 |
為什麼學者要保有學術自由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4 |
我國師範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 |
毛連塭; 林永喜; 張德銳; 但昭偉; 楊龍立; 張芬芬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4 |
我國師範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 |
毛連塭; 但昭偉; 林永喜; 張德銳; 楊龍立; 張芬芬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3-11 |
父權主義、兒童義務與強迫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3-11 |
父權主義、兒童義務與強迫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3-06 |
父權主義、兒童義務與強迫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3 |
赫斯特(Paul H. Hirst)課程理論研究 |
但昭偉; 詹寶菁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2-10 |
從競爭和壓力的觀點談自願就學方案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2-10 |
學區制之商榷-家長有沒有權利為孩子選擇國民中小學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2-09 |
兒童受教權與強迫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2-09 |
兒童受教權與強迫教育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2-06 |
評《教育、平等與人權》 |
但昭偉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12 |
回應文 |
但昭偉; 蔡逸佩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1-12 |
中國傳統思想、西方教育哲學與臺灣人權教育的經驗 |
但昭偉; 蔡逸佩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5 |
國家與教育---無政府主義的觀點(I) |
但昭偉; 洪秀菱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10-01 |
美國通識教育發展的歷史脈絡:Daniel Bell 的觀察 |
但昭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