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1.
跳繩運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之影響
王文宜; 陳宥宜; 藍梅芬; 林啟川
,
2015-10
[球類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運動與健康研究,4卷2期,頁17-28
王文宜 陳宥宜 藍梅芬 林啟川 跳繩運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之影響 屏東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國小低年級學童; 跳繩運動; 注意力 本研究旨在透過八週跳繩運動介入探討其對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方法:本研究參與者共計 53位國小二年級學童,分為實驗組 (26位)與控制組(27位)。實驗組進行八週,每
2033.
棒球縫線對飛行軌跡與球速之影響
高英傑; 江昆達
,
2008-03
[球類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大專體育學刊,10卷1期,頁99-109
高英傑 江昆達 棒球縫線對飛行軌跡與球速之影響 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變化球; 投球; 球體; 空氣動力學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改變棒球縫線之高度、寬度對於棒球飛行過程中水平、垂直之偏移量以及球速之影響。方法:以正常棒球、特製高低縫線棒球與特製寬窄縫線棒球為受試球體樣本,天母棒球
2034.
臺灣桌球教練專業能力之探析
陳建利; 陳淑滿; 王明月
,
2012-08
[球類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大專體育,121期,頁53-59
陳建利 陳淑滿 王明月 臺灣桌球教練專業能力之探析 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A級教練; 運動訓練; 運動科學 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的認定,隨著運動項目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目前我國桌球教練的專業能力經由參加桌球教練講習與資格檢定為主要管道。本文主要介紹不同等級桌球教練所具備的條件外,並且從桌球
2036.
影響優秀劍道選手攻擊時間之關鍵因素
許君恆; 陳安寶; 蔡鏞申
,
2014-06-01
[技擊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體育學報,47卷2期,187-193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臺北市立大學技擊運動學系;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 許君恆 陳安寶 蔡鏞申 影響優秀劍道選手攻擊時間之關鍵因素 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反應時間; 動作時間; 運動學 目的:透過運動生物力學的方式,分析劍道選手打擊動作的肢體表現,找出影響打擊時間的重要因素。方法
2037.
體育課中教師獲知學生學習經驗之方法論述
邱逸翔; 廖莉安; 林明佳
,
2010-12-01
[技擊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大專體育,111期,17-24頁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所;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技擊運動學系 邱逸翔 廖莉安 林明佳 體育課中教師獲知學生學習經驗之方法論述 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學習經驗; 半結構式訪談; 焦點團體 在體育課中,當學生達到體育教師所給予的目標後,並不表示學生真的擁有足夠的體育認知,這認知可能包含情意
2038.
穿著自行車卡鞋對下肢肌肉活化之影響
陳家昇; 魏振展; 鍾寶弘
,
2015-12
[水上運動學系] 期刊論文 屏東大學體育,頁165-170
陳家昇 魏振展 鍾寶弘 穿著自行車卡鞋對下肢肌肉活化之影響 屏東市:國立屏東大學 姿勢調整; 運動生物力學; 肌電儀 目的:透過肌電儀觀察有無穿著卡鞋對下肢肌肉活化的影響。方法:本研究受試者為十二名大專男性受試者(身高:176.4 5.8公分;體重:70.5 8.8公斤;年齡:23.5 1.7歲
2039.
運動藝術新象
黃桐絹
,
2014-12-31
[運動藝術學系] 期刊論文 大專體育,131期,1-7頁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學系 黃桐絹 運動藝術新象 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藝術教育制度; 當代藝術; 運動哲學 運動與藝術結合的實踐與研究已有久遠的歷史,而「運動藝術」受到當代劇場、現代科技及教育體制之協調發展,已逐漸在體育競賽及藝文活動中佔有獨特地位。如何運用既有的體育文化,擁抱當代藝
2043.
學齡前幼兒「錯誤信念」發展研究
鄒啟蓉
,
2005-09
[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 期刊論文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期,頁25-47
鄒啟蓉 學齡前幼兒「錯誤信念」發展研究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 心智理論; 錯誤信念; 學齡前幼兒 本研究探討3歲6個月至5歲11個月間學齡前幼兒「錯誤信念」的發展,並探討此測驗的品質與不同施測題型對施測結果的影響。自編「學齡前幼兒錯誤信念測驗」含有兩個分測驗:(l)「物
2044.
發展遲緩幼兒社會行為及相關問題研究
鄒啟蓉; 盧台華
,
2001-02
[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 期刊論文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0期,頁171-191
鄒啟蓉 盧台華 發展遲緩幼兒社會行為及相關問題研究 學前; 發展遲緩; 社會行為; 融合教育 本研究旨在編製一份能區別正常與發展遲緩幼兒的社會行為評量表,探討其信效度及發展遲緩幼兒在此評量表上的社會行為表現型態及社會行為表現與學校適應結果間的關係。自編「學齡前兒童社會行為評量表」有8個分量表,其
2045.
羽球運動技術本質
龔雅慈;王豪閔;廖學松
,
2017-06-01
[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國教新知,64卷2期,P27 - 36
龔雅慈;王豪閔;廖學松 羽球運動技術本質 現象學;本質;羽球運動技術;phenomenology;essence;badminton technique 本研究者為中學體育教師也是羽球甲組選手,至今從事將近25年的羽球運動經驗。在從事羽球運動的實務經驗中發現,羽球比賽需結合基本技術及實際應用方得
2046.
幼兒身體活動遊戲課程在教學之應用
洪潔萍; 李麗晶
,
2011-06
[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大專體育,114期,頁26-32
洪潔萍 李麗晶 幼兒身體活動遊戲課程在教學之應用 運動; 課程設計; 學齡前兒童 幼兒可以藉由遊戲課程探索身體及與人互動,進而建立自信心及培養運動的興趣,提升未來成長必須的基本能力。本文主要目的為探討遊戲課程對幼兒生理、心理及社會性之效益,並提供一堂結合安全、有效及有趣的自編教學課程範例,藉以闡
2047.
大學生運動參與程度、自尊心及身體意象
謝宗達; 李淑芳; 李麗晶
,
2010-09
[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暨碩士班] 期刊論文 臺大體育學報,18期,頁1-14
謝宗達 李淑芳 李麗晶 大學生運動參與程度、自尊心及身體意象 運動參與程度 ; 自尊心 ; 身體意象 ; 大學生 目的:探討大學生在運動參與程度之自尊心及身體意象之差異;以及運動參與程度、自尊心及身體意象間的關聯。方法:針對雲嘉南地區大專院校進行叢集抽樣問卷,調查大學生共839名(男424
2049.
肝醣超載現象分子機制之最新模型
郭家驊; 許東雄
,
1999-06
[運動科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大專體育學刊,1卷1期,頁139-150
郭家驊 許東雄 肝醣超載現象分子機制之最新模型 肝醣超載現象; 分子機制; 運動生理學 肝醣超載現象的發現至今已約四十年。在早期運動生理學流行時代,北歐幾個生 理學家以「系統導向」( system approach )研發出提供運動員增加肌肉肝醣儲存的方法 ,但對於肌肉細胞在運動後如何調整肝醣儲
2050.
國民小學教師建構式領導之個案研究
湯惠玲;范熾文
,
2017-06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 ; 48卷1期 (2017 / 06 / 01) , P1 - 22
桃園市教育局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湯惠玲;范熾文 國民小學教師建構式領導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Teacher' Constructivist Leaders in One Elementary School 臺北市 : 臺北市立大學 學校領導;教師領導;建構式領
2051.
東南亞國家學生留學臺灣的經驗與建議之研究
張芳全
,
2017-12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 ,48卷2期, 頁1 - 2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張芳全 東南亞國家學生留學臺灣的經驗與建議之研究 A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Study-Abroad Experiences in Taiwan and Suggestions 臺北市 : 臺北市立大學 新南向政
2053.
教室的靈魂:裴利故事說演教學的靈性意涵
黃于庭
,
2018-06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大學學報 (44卷2期-) 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 ,49卷1期 , 頁73 - 91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黃于庭 教室的靈魂:裴利故事說演教學的靈性意涵 The Soul of Classroom: The Spiritual Meaning of the Storytelling Teaching from Paley 臺北市 : 臺北市立大學 靈性;故事說演;教學;內容分析
2054.
體育課程中意象介入研究的實施考量
林啟賢
,
2018-06
[研究發展處] 運動研究(19卷1期-) 運動研究 ,27卷1期, 頁15 - 29
國立臺北大學 林啟賢 體育課程中意象介入研究的實施考量 Deliberations for Imagery Interventions Research in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s 臺北市 : 臺北市立大學 意象介入;學校體育課程;身體活動 學校體育課是學生身體
2055.
臺北市地理設計
王明志
,
2018-12
[出版品] 通識學報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學報,第五期,頁21-40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王明志 臺北市地理設計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地理設計;城市美學;地理資訊技術 近年來在歐美先進國家,地理設計(Geodesign)已蜕變成為跨域新技能。地理設計以類似「道法自然」的前提與原則,巧(妙)用(Leverage)地理資訊技術,發揚設計理念於地表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