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2 |
大學教育能否栽培出通識人才 |
陳義勳 |
|
2021-12 |
大學普通班裡的教學輔導:充實三合模式之理念與實踐 |
周鴻騰; Chou, Hong-teng |
|
2015-06 |
大學校園人權理論與實際 |
陳滄海(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
|
2018 |
大學校園旅遊意象擴增實境導覽設計與應用之探究:以大臺北校園為例(大專生計畫) |
劉光夏 |
|
2011-09 |
大學校院通識教育評鑑作業準則 |
王保進 |
|
2024-12 |
大學生 Instagram 用戶人格特質與 FoMO 症候群之關係 |
羅皓文; 林志哲 |
 |
2009-12 |
大學生人格特質、音樂偏好與聆賞情緒之相關研究 |
黃靜芳; 林小玉 |
|
2005-11 |
大學生休閒滿意量表編製之建構與驗證 |
吳明蒼 |
 |
2024-12 |
大學生在跨領域專題導向課程的自我導向學 習準備度之初探 |
蘇金輝 翁楊絲茜 2 朱如君 3 楊智琄 4, * |
 |
2018-01 |
大學生學習模式與學習成效間關聯之研究:深度取向學習投入為中介變項 |
何希慧 |
|
2018-06 |
大學生學習模式與學習成效間關聯之研究:深度取向學習投入為中介變項 |
謝紫菱 |
|
2006 |
大學生對雙親的孝道認知 |
危芷芬 |
|
2008-04 |
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態度與人文素養 |
黃政傑; 吳清山; 黃木蘭; 錢得龍 |
|
2003 |
大學生涯經營 |
陳銀螢 |
|
2012-06 |
大學生環境行為與態度之探討-以真理大學台南校區為例 |
王櫻婷; 蔡淳淳 |
|
2016-12 |
大學生的害羞與寂寞中介變項之探究--以非理性信念及社會支持進行分析 |
蘇素美; Su, Su-mei |
|
2003 |
大學生的生涯問題及其輔導 |
林蔚芳 |
|
2018 |
大學生科技創意思考之行動研究 |
蔡智勇 |
|
2019 |
大學生科技創造思考之行動研究 |
蔡智勇; 林恩妤 |
|
2016-11 |
大學生網路社群成癮因素之探討–以臉書為例 |
鍾才元; 蔡展旭; 陳明終; 李曜安; 楊政穎 |
|
2009 |
大學生英語學習環境、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關係之研究 |
吳雨桑; 林建平 |
 |
1994 |
大學生語言情境與功能研究---從生活經驗分析 |
幸曼玲 |
|
2010-09 |
大學生運動參與程度、自尊心及身體意象 |
謝宗達; 李淑芳; 李麗晶 |
|
2016-03 |
大學生閱讀運動新聞現況分析 |
張智涵; 劉述懿; 張若寧 |
|
1985-06 |
大學男生運動員與非運動員人格特質之比較研究 |
陳顯宗 |
|
2011-06 |
大學的教學與研究品質提升觀點之探究-以蘇格蘭地區的大學為例 |
吳清山; Wilkinson, J. Eric; 高家斌 |
|
2018-09 |
大學立體創作課程的作品構思; 製作與展示 |
王耀俊; Wang, Yaw-jun |
|
2018-09 |
大學立體創作課程的作品構思、製作與展示 |
王耀俊 |
 |
2019-10 |
大學素養教學的挑戰與因應:認知歷程模式之觀點 |
林蔚芳 |
|
2002-09 |
大學自我評鑑 |
王保進 |
|
2008 |
大學與中學協作方案對教師教學效能、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以地球科學課程對話為例 |
丁一顧 |
|
2011-12 |
大學與中學夥伴協作實施歷程與成效之研究 |
丁一顧 |
|
2009 |
大學與中小學協作方案實施歷程與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中小為例 |
丁一顧; 張德銳 |
|
2005-10-05 |
大學與中小學在課程發展中的夥伴關係 |
張輝雄 |
|
2020 |
大學與小學合作對促進師資生文本分析及教學設計能力之研究 |
張純 |
|
2019 |
大學與小學合作對促進師資生文本分析及教學設計能力之研究 |
張純 |
|
2010-06 |
大學舞蹈系學生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 |
柯澍馨; 吳佩怡 |
 |
2021-05 |
大學藝術類數位影像創作課程學習者創意自我效能構念分析之探究 |
劉光夏(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
|
1998-05 |
大學西洋美術史基礎課程思考 |
李美蓉 |
|
1998-03 |
大學西洋美術史基礎課程思考 |
李美蓉 |
|
2001 |
大學評鑑制度及工具之建構---以資訊學門為例(I) |
王保進; 陳景章 |
|
2008-01 |
大學評鑑相關法令選輯. 2008年 |
吳清山 |
|
2011-09 |
大學課程性質及成就動機與教師評價關連之研究 |
陳思宇; 危芷芬; 陳舜文 |
|
2003-10 |
大學逍遙遊 : 市師人生活指南 |
曾憲輝等 |
|
2008-05-23 |
大學通識教育「人文與科技結合」之構想 |
蕭麗華 |
|
2002-05-01 |
大學通識教育之藝術鑑賞課程設計--以「性別與藝術」為主題之課程設計模式與案例 |
陳瓊花 |
|
1987 |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施 |
張芬芬 |
|
2013-06 |
大學通識課程以「性別與習俗」為主題的性別議題教學 |
劉淑雯; 蔡易儒 |
|
1996-12 |
大學通識課程與視覺藝術審美教育 |
李美蓉 |
|
2021-07 |
大學運動員生活壓力、電子煙知覺風險和成癮認知與使用行為之關係 |
邵于玲(休閒運動管理學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