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9-10 |
都會區教育局處推動全球教育的作法 |
陳麗華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4-06 |
聖經中的子女教養觀--基督徒選擇在家教育的原動力 |
陳麗華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3-03 |
與神同行的在家教育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3-04 |
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教學設計之研究 |
林佳瑜;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2-10 |
日本教育參訪的迴響— 穿梭在客位與主位之間的思維撞擊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2-08-30 |
日本6件比我們 做得好的事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2-04 |
以教科書之插圖與版式設計增進教學藝術之觸發──以社會科教科書為例 |
詹寶菁; 葉韋伶;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1-12 |
形塑香港特區的國家認同──中小學社會教科書之論述分析 |
陳麗華; 吳雯婷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1-06 |
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1-04 |
促進全員潛能開發的學習共同體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1-03 |
建構社會領域領導教師專業知能三維論之探究 |
黃文定; 董秀蘭; 李麗玲;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0-11 |
ICCS 2009公民素養評量架構與我國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比對分析 |
劉美慧; 劉欣宜;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0-10 |
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芻議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0-10 |
在芬蘭見到教育是軟實力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0-03 |
評:Tina Seeling著,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 |
陳麗華; 丁弘彬; 徐聯恩; 洪淑宜; 王美雅; 張麗華; 林滿新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0 |
臺灣九年一貫課程轉化之議題與因應 |
張芬芬; 陳麗華; 楊國揚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12 |
談黃光男水墨繪畫藝術的境界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06 |
電信業顧客關係利益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臺中地區寬頻企業用戶為例 |
陳建文;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8 |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三、四學習階段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林淑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8 |
教科書價格相關議題評析及其後效例證 |
陳麗華; 彭增龍; 李涵鈺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8 |
評介「為學習而設計的教科書」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研究的啟示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8 |
小學生做外交—前進斯里蘭卡 |
彭增龍;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8 |
Elaborate course design touches hearts. Indiana IPLA Newsletter, Special Edition. |
Li-hua Chen;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8 |
全球教育之脈絡分析兼論台灣全球教育研究 |
宋佩芬;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7 |
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 |
陳麗華; 彭增龍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7 |
「學校敢於建立社會新秩序」一書之評介 |
陳麗華; 王慧勤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6 |
課程改革的對位思考與實踐-一個教師社群參與社區改造的感性與理性敘事 |
彭增龍;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08 |
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教材的評鑑規準之初探 |
林俐君;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05-01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Li-Hua Chen; Yu-Ching Cheng; Shih-Yu Hsu; Pei-Hsien Hsu; Poa-Jing Chan; Ying-Ju Shen; Li-Jing Lin; Ming-Hua Yung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04 |
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科書評鑑規準之研究:課程統整取向 |
陳麗華; 陳怡君; 徐世瑜; 詹寶菁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 |
社會重建主義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影響初探 |
李涵鈺;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 |
國小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分析及編輯人員理念實踐之研究 |
林淑華;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 |
課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辯證-以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的實踐為例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4-04 |
社會行動取向人權教育之教材研發 |
陳麗華; 王雅鈴; 李涵鈺; 張雯婷; 陳怡君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4 |
地圖教材表徵世界觀教育之功能分析:以國小四至六年級社會教科書為例 |
彭筱婷;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4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 |
陳麗華; 彭增龍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12 |
國小教師對社區參與學習的議題之意見調查 |
陳麗華; 王鳳敏; 李靜如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03-01 |
與神同行的在家教育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互動俗民誌取向之社區行動課程:「金山國小」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之研究 |
陳麗華; 王鳳敏; 陳烘玉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以建教合作模式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實施成效 |
陳麗華; 彭增龍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 |
陳麗華; 彭增龍; 王鳳敏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中「人與時間」軸修訂始末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3 |
公民教育的本土化實踐:以社會行動取向課程的教學為例 |
陳麗華; 彭增龍; 王鳳敏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2-08 |
族群關係課程方案之評鑑與再建構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2-04 |
多元智能神秘盒--多元智能的教學策略與運用成果 |
陳麗華; 李美怡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2 |
口述歷史在國小歷史教學之應用 |
陳麗華; 沈映汝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0 |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 |
劉美慧;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9-02 |
國小社會科新課程「家庭觀」評析:以低年級教科用書為例 |
周愫嫻; 張益仁;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9 |
花蓮縣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 |
陳麗華; 劉美慧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9 |
台北市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8 |
評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8 |
美國社會科標準評析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8 |
澳洲的族群關係議題和教育-兼評我國「原住民教育法」草案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8 |
請別再「修訂」課程標準了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7-12 |
族群意象與族群距離:都市小學班級裡的原漢族群關係探討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7 |
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 |
陳麗華; 林陳涌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7 |
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7 |
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和實施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7 |
國小教師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之研究 |
陳麗華; 王鳳敏; 鍾才元; 賴秀智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6 |
從兒童族群社會化談班級的族群關係的經營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6 |
適應VS.參與-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公民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6 |
經營班級族群關係的原則與作法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5-12 |
兩位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因應策略及其對國小教育革新的啟示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5 |
開創根深花香的本土文化-國小社會科課程本土化的內涵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5 |
談有效的社會科教學-重視真實性的活動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5 |
臺灣社會的意義性結構及其在國小社會科教育的體現分析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2 |
美國師資教育的概念取向分析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2 |
英國國家教育政策的制定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1 |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之修訂 |
毛連塭; 劉燦梁;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1 |
精熟學習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及數學自我觀念之影響(II) |
毛連塭; 邵慰龍; 劉緬懷; 鄭錦彬; 楊瑞智; 陳麗華; 張世彗; 陳明終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0-05 |
精熟學習法的發展及運作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0 |
反省性師範教育派典的理念與實際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0 |
校長在課程改革中的任務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9 |
精熟學習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及數學自我觀念之影響 |
毛連塭; 吳貞祥; 楊瑞智; 陳明忠; 陳麗華; 張世慧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9 |
國小社會科批判思考教學的省思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8 |
基模理論與教科書內容的設計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7 |
精熟學習法的策略 |
陳麗華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7 |
精熟學習模式及其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上之效果研究 |
陳麗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