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自導學習取向之學習角落規劃研究
徐世瑜
,
2003-09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 34期, 頁21~40
徐世瑜 自導學習取向之學習角落規劃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自導學習 學習角落 獨立學習 本研究證實Snowden和Christian(1998)在國外資優班應用的四類型學習角落,在國內小學中年段的可行性。本研究尚發現:異於傳統的概念,學習角落不一定是要「有形」的;具體言之,學習角落不一定要長期的
252.
數學教育對幼兒思維發展的意義
曹雅玲
,
2004-10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國教新知, 51卷1期, 頁33-40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系 曹雅玲 數學教育對幼兒思維發展的意義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國教月刊社 幼兒數學教學 遊戲教學 幼兒思維發展 數學對於幼兒的智力發展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考和運算能力是刺激嬰幼兒的大腦神經元發展的最佳途徑。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孩子們「玩」數學,而非「教
256.
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策略之探析
吳清山; 黃建翔
,
2013-08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教育研究月刊,232期,p.5-17
吳清山 黃建翔 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策略之探析 教育政策分析; 學生學習成就; 學習成就 學生為教育之主體,任何教育行政作為或教學活動當以增進學生學習效果為優先考量,故提升學生學習成就,便成為教育發展與學校效能研究之重要課題與目的。然而,國內之學校教育相當普及,政府亦提出相關輔助方案來設法幫助學習弱
25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核心:以學生學習為本
丁一顧
,
2012-03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教育研究,215期,頁5-16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丁一顧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核心:以學生學習為本 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 學生學習 觀乎美國近代教育改革史中,強化「學生學習」總是一再地出現在國家的各項重要教育政策當中,從1983年的《國家在危機中》(A Nation
258.
國中學生性別因素、科學能力自我概念、三種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
楊龍立
,
1996-04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期,頁159-182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暨碩博士班 楊龍立 國中學生性別因素、科學能力自我概念、三種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 國中學生; 性別; 科學能力; 自我概念; 科學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蒐集國內蛉相關資訊,編製調查問卷以蒐集國內數據資料,
企圖瞭解國中學生生理性別、性別角色、男女分班合班、科學能力自後概念及對
259.
動腦教與學: 大腦研究在教學實務上的應用
梁雲霞
,
2004-09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原文書為 派翠西亞.伍爾夫 (Patricia Wolfe) 著「Brain Matters」,由 梁雲霞 譯著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暨碩博士班 梁雲霞 動腦教與學: 大腦研究在教學實務上的應用 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Learning, Psychology of; Learning; Brain; 學習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腦 2004-09 zh_TW 原文書為 派翠西亞.伍爾夫 (Patricia
261.
鬆綁與績效---從學校再造談學校經營發展動向
吳清山
,
2002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會議論文 現代教育論壇新世紀的學校經營策略研討會,國立教育資料館、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 主辦,2002-11-13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暨博士班 吳清山 鬆綁與績效---從學校再造談學校經營發展動向 學校再造; 學校經營; 學校發展; 教育改革 2002 zh_TW 現代教育論壇新世紀的學校經營策略研討會,國立教育資料館、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 主辦,2002-11-13
269.
我國大學自治之探討:以學術自由分析為例
劉性仁
,
2015-06
[出版品] 通識學報 通識學報,第1期第2卷,P.15-30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劉性仁 我國大學自治之探討:以學術自由分析為例 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學術自由; 講學自由; 大學自治; 憲法 我國憲法中的基本權利規範中,並沒有明文規定學術自由,一般我國學界都將憲法中第十一條中的講學自由,擴張成為學術自由的憲法依據,而在實務界大概也持此相
271.
學校教學圈方案建構與實踐之研究
黃旭鈞
,
2015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研究期間:民10408~10507,計畫編號:MOST104-2410-H-845-013-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黃旭鈞 學校教學圈方案建構與實踐之研究 臺北市:科技部 教學圈; 學校教學圈方案; 實踐策略 教學圈(IR)是一種由學校提出實務問題(POP),透過來自不同學校(區)教育人員所組成 之訪視小組,針對學校所示的實務問題,實地觀察課堂中教與學的情形,再由訪視小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