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
高雄醫學院時期的杜聰明與醫學發展
方彥蓁; 簡後聰
,
2006-12
[出版品]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第4-11期) 北市教大社教學報, 5期, 頁1-32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方彥蓁 簡後聰 高雄醫學院時期的杜聰明與醫學發展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醫學發展 山地醫療 言論集 近年來台灣的醫學發展迅速,醫學教育制度也都有相當的規模。西方醫學引進到台灣\,始於
1837.
國小科學教師的教學輔導策略
王美芬
,
2006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 2006專刊, P.75-90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 王美芬 國小科學教師的教學輔導策略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中心 國小自然科教師 實習輔導 探究教學 國小科學教師的養成由職前的導入階段、大五學士後實習輔導、初任教師輔導,是培養一位科學教師所必經之路。新制實習制度頒布之後,師資養成加入了實習學校的輔導教師
1838.
0.9的診斷教學實驗
李源順
,
2001-12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 第二十五期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數學資訊教育學系 李源順 0.9的診斷教學實驗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中心 0.9、0.999...、 循環小數 診斷教學 啟蒙例 0.9=0.9999... 是0.9多,所以小於1,這個想法對學生而言,是一個直觀的迷思概念。本研究旨在了解診斷教學策略是否能對有 的迷思概念的學
1840.
臺北市私立中學學生運動社團參與動機之研究以東山高中附設國中部學生為例
魏宗淇; 施又誠
,
2011
[體育學系] 會議論文 2011年臺北市教育大學運動教育、競技訓練與產業經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頁296-297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魏宗淇 施又誠 臺北市私立中學學生運動社團參與動機之研究以東山高中附設國中部學生為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私立中學 運動社團 參與動機 本研究主要目的瞭解台北市私立東山高中國中部學生運動社團參與動機之狀況。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私立中學學生運動社團參與動
1844.
格不必盡古,而以風調勝--顧璘對格調論的實踐與補充
蘇郁芸
,
2010-12
[人文藝術學院] 北市大語文學報 北市大語文學報, 中文領域, 5期, 頁55-74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蘇郁芸 格不必盡古,而以風調勝--顧璘對格調論的實踐與補充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學系 顧璘 風調 格調 格調派 明代詩學 顧璘(1476-1545)與李夢陽除了是相互唱和的詩友,外詩學傾向同樣以唐為宗,講求格調,因此時人多目顧璘為李夢陽一派。弘治九年,顧璘
1845.
管窺「歷史意見/時代意見」
蔡坤倫
,
2012-11
[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史地學術暨錢穆思想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 頁1-11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蔡坤倫 管窺「歷史意見/時代意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歷史意見 時代意見 錢穆 章學誠 功力 拙稿旨在疏解錢穆於民國41年(1952)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前言>中提出「歷史意見/時代意見」之內涵。進而追溯期淵源,以為「歷史意見/時代意見」當溯源至錢式《中國近三百年學
1850.
回顧個人在「教育哲學」思考的導向
郭實渝
,
2011-12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市北教育學刊,40期,P.3-18
郭實渝 回顧個人在「教育哲學」思考的導向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教育哲學 概念證成 語言隱喻 個人的研究包括教育哲學領域之論文與生態或環境教育哲學領域兩大類,前者如分析的教育哲學、教育與語言的關係、語言的隱喻特性、教育概念之不可證成性、與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之哲學基礎等?後者如,C
1851.
張純甫《是左十說》析論
張素卿
,
2008-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專號,p.47-66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張素卿 張純甫《是左十說》析論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臺灣儒學 張純甫 左傳 尊孔 今古文之爭 有「北臺大儒」之譽的張純甫,為日據時期臺灣傳承儒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感受世界文化潮流的激盪,並參與臺灣本土的學術論爭,有《非墨十說》與《是左十說》等學術著作。張
1853.
郭明昆的生平及其《儀禮.喪服》的研究
葉純芳
,
2008-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專號,p.163-178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 葉純芳 郭明昆的生平及其《儀禮.喪服》的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臺灣儒學家 郭明昆 儀禮 喪服 五服 1895年至1945年,是臺灣歷史上的「日治時期」。即使日本在此時期的臺灣執行義
務教育,甚至在統治後期
1855.
從《四庫全書總目.四書類》論析政治與學術發展之關係
葉錦霞
,
2010-12
[人文藝術學院] 儒學研究論叢 儒學研究論叢,第三輯,p.227-248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葉錦霞 從《四庫全書總目.四書類》論析政治與學術發展之關係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四庫全書總目》 四書 政治權力 經學 四書於宋朝之前並未成集,《大學》、《中庸》在程子的重視下,獨立出來,而《孟子》則在北宋尊孟與非孟之爭中,得以由子入經,並配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