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 |
日治時期台灣學者的儒學反思意涵-由周定山的<「儒」是甚麼?>一文談起 |
金培懿 |
|
2020-12 |
日治時期官方原住民教育發展的分支:從恆春國語傳習所豬朥束分教場到蚊蟀公學校 |
張耀宗; Chang, Yao-chung |
|
2019-04 |
日治時期宜蘭廳蕃童教育所的發展 |
張耀宗; Chang, Yao-chung |
|
2002 |
日治時期平民教育的實踐者---志賀哲太郎 |
蘇啟寅; 陳明終 |
|
2000-05-01 |
日治時期的「地方色彩」理念--以鹽月桃甫及石川欽一郎對「地方色彩」理念的詮釋與影響為例 |
賴明珠 |
|
2014-10 |
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族國語演習會 |
張耀宗 |
|
2012-08 |
日治時期臺灣囝仔在初等學校中抗拒殖民統治的形式分析:以嘉義地區為例 |
蔡元隆; 張淑媚; 黃雅芳 |
|
2021-04 |
日治時期蕃人公學校之歷史探究 |
張耀宗; Chang, Yao-chung |
|
1996-06 |
早期介入--活動本位介入法 |
張世彗 |
|
1996-10 |
早期介入啟蒙方案--美國密蘇里州對障礙者教育法案的回應 |
張世彗 |
|
1988-02 |
早期教育對發展潛能的重要性 |
林寶貴 |
|
2019 |
早期療育にAAC介入プログラムの実践 |
藍瑋琛; 王俊凱 |
|
2007-12 |
早期療育內涵與評鑑制度之探究 |
林桂如; 蔡昆瀛 |
|
2014 |
早期療育專業服務成效提升計畫發展研究案(跨國)成果報告 |
蔡昆瀛; Sandall, Susan; 吳佩芳 |
|
2011-10 |
早期療育教保人員的團隊角色與合作困境 |
鄭雅莉; 呂竺穎 |
|
2012-03 |
早期療育整合性服務模式建置研究以身心障礙機構兼辦早期療育日托服務為例 |
林敏慧; 柯天路; 林幸台; 朱小綺; 黃曉玲; 朱貽莊; 柯平順 |
|
2007-06 |
早期療育機構服務評鑑標準建構之研究:標竿化取向 |
林桂如; 蔡昆瀛 |
|
2007-02 |
早期舞蹈治療先鋒 |
雀絲, 瑪麗安. |
|
2017-05 |
昆欄樹的空間分布是否真有北降現象? |
蔡智勇 |
|
2005 |
昆特‧于克(Gunter Uecker)之裝置作品探究 |
陳湘如 |
|
2005-12-30 |
明 代 詞 集 叢 編 ¡ 毛晉《詞苑英華》論 |
陶子珍 |
|
2012 |
明人文集中《春秋》學資料探論 |
張曉生 |
|
2011 |
明人文集中春秋學資料研究 |
張曉生 |
|
2009 |
明代「左傳紀事本末體」著作研究 |
張曉生 |
|
2016-07 |
明代左傳研究文獻與學術 |
陳淑瑜(特殊教育學系) |
|
2018-01 |
明代左傳研究文獻與學術 |
張曉生(中國語文學系) |
|
2008-12 |
明代江南士人的抄書生活 |
陳冠至 |
|
1990-06 |
明代神道數術與社會結構之關係─《金瓶梅詞話》之分析研究 |
耿振華 |
|
1990 |
明代神道數術與社會結構之關係﹣﹣「金瓶梅詞話」之分析研究 |
耿振華 |
|
2009 |
明儒郝敬論「知言養氣」 |
張曉生 |
|
2018-04 |
明喻和隱喻 |
何永清 |
|
2011-08 |
明喻常用的喻詞 |
何永清 |
|
2000 |
明天也要作伴 |
鮭魚 |
|
2017-12 |
明太祖的教化思想淺析 |
林俊宏; Lin, Chun-hung |
 |
2013-01 |
明星學校的轉型與創新 |
吳清山 |
|
2010-12 |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論校園網路霸凌 |
劉世閔; 陳素貞 |
|
2020-06 |
明清之際冒襄(1611~1693)友倫的話語實踐--以〈五君咏〉為例 |
林津羽; Lin, Jin-yu |
 |
2009-05 |
明清花片工藝與剪紙工藝之關係 |
莊奇洛; 江見嘉 |
|
2001-06-01 |
易學大師邵康節 |
陳光憲 |
|
1994-06 |
易學精神與創造思考 |
陳光憲 |
|
2019 |
昔問今答:什麼知識最有價值,誰的知識最有價值 |
張芬芬 |
|
2000-10-25 |
映像中訊息的設計方法 |
范宜善 |
|
1992-12 |
春去春又回 |
希鴿 |
|
2010-12 |
春秋寓於史:《四庫全書總目》的春秋學觀 |
丁亞傑 |
|
2019-06 |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書寫與文化記憶 |
蔡瑩瑩(中國語文學系) |
|
1992-12 |
春雨春遊記 |
月塵 |
|
1995-12-25 |
春風化雨100年: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建校百周年紀念專刊 |
林永喜; 春風化雨一百年編輯委員會; 古國順 |
|
1990-06 |
春風化雨三十年-訪劉予迪老師 |
陳新吾 |
|
1994-06 |
春風真能化雨嗎﹖--輔導精神、行為異常兒童的心路歷程 |
黃馨瑩 |
|
2014-07 |
是科層式還是私有化? 台灣農村再生計畫的治理架構分析 |
李柏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