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21 |
文化部推介優良圖畫書中生命教育之內容分析(2010-2019) |
張芬芬; 葉芷瑀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21 |
桃園市國小教師對智慧教育的意見之調查研究 |
林玲宜;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20 |
臺灣與美國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海洋教育之比較分析: 以康軒版及MGH版為例 |
張芬芬; 邱子洧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9 |
臺灣108課綱的知識論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9 |
昔問今答:什麼知識最有價值,誰的知識最有價值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9 |
如何適切執行質性評鑑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8 |
臺灣師培機構小學教育學程”分科教材教法”課綱分析及專書撰寫原則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8 |
臺灣三位退休良師生命故事:個人理論與教育制度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8 |
當臺北世大運遇到臺北酷課雲 |
陳昱宏; 方志華; 張芬芬; 王如怡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8 |
當「臺北酷課雲」遇見「臺北世大運」——電子書創作分析 |
陳昱宏; 方志華; 張芬芬; 王如怡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20-06 |
關懷倫理學應用在國小四年級同理心課程之行動研究 |
項婉秋;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20-05 |
質性研究中的快思慢想:整體直觀與邏輯推理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9-10 |
素養是師生共構融會貫通的活知識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9-10 |
教科書與現實間的互映--從"梅樹飄香"課文出發 |
方志華;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9-08 |
教科書與現實的互映-從梅樹飄香課文出發 |
方志華;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9-01 |
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統整與分科課程:對立?取代?互補?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8-10 |
議題融入課程 |
張芬芬; 謝金枝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8-06 |
邁向備課專業化:國小教師備課現況與建議 |
張芬芬; 曾瑞錦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8-01 |
新北市國小英語教師適性教學的觀點與實踐之調查研究 |
張芬芬; 王瓊英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5-12 |
三位退休教師「個人理論」研究:默會之知、實踐之本 |
張芬芬; 陳政宏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4-07 |
國小校務評比活動中潛在課程之個案研究 |
林淑華;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3-01 |
國小經濟弱勢生學習生活與學習文化之個案研究--凌寒待暖陽 |
蕭玉佳;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0 |
臺灣九年一貫課程轉化之議題與因應 |
張芬芬; 陳麗華; 楊國揚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7-12 |
英國教師評鑑之背景、趨勢與啟示:胡蘿蔔與棒子下的英國老師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7 |
後現代質性研究:特徵及其對課程研究的蘊義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6 |
四位東南亞籍媽媽在台生活適應之生命史研究 |
徐曼真;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2-12 |
質性研究中引出結論的技術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2-08 |
質性研究的評鑑規準:各派主張與發展趨勢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10 |
臺北與美國在家自行教育家長的意識型態比較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04 |
英國進階教師制度及其啟示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1 |
美國師資的歷史及其改革--老師太差,誰當老師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0 |
英美教學導師制度及其啟示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0 |
新書評介:J.A.Maxwell的互動取向的質性研究設計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7-12 |
國小新生班級常規學習中的潛在課程及其省思--由Philip W. Jackson的觀點談起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7 |
多元化師資培育中的潛在課程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5 |
由教學倦怠論教師心智發展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4-12 |
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的來源探討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3-11 |
人種誌研究中七項常受質疑的方法論問題--以一個研究為例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3 |
師範生實習的潛在課程分析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2-10 |
讀盧梭事略有感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2 |
體罰問題面面觀及其對師資培育的啟示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90 |
美國中小學科學教育之改革及其啟示﹣﹣發展人性化的科學教育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9-05 |
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改革意見之調查研究 |
張春興; 張芬芬; 張景媛; 湯維玲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9 |
我們所需要的有效教師 |
毛連塭;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8 |
實習教師社會化之研究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7 |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施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期刊論文 |
1986 |
師大結業生分發實習前後教學態度與任教意願之比較研究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專書/專書篇章 |
2021-09 |
質性研究法進階探索 : 換一副透鏡看世界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專書/專書篇章 |
2019-12 |
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實施與問題因應 |
張芬芬; 謝金枝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專書/專書篇章 |
2019-10 |
如何適切執行質性評鑑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3-05 |
臺灣九年一貫課程:時代背景與改革理念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1-11 |
從文本分析方法論初探台灣教科書研究概況(1956-2010) |
張芬芬 |
 |
[學習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89 |
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改革意見之調查研究 |
張芬芬; 張春興; 張景媛; 湯維玲 |
|
[教育學院] 現代教育論壇 |
2000-04-26 |
英美教學導師制度及其啟示 |
張芬芬 |
|
[教育學院] 初等教育學刊(1-35期) |
2010-04 |
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 |
張芬芬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2-12 |
質性評鑑興起中的觀念變遷與發展現況--因果、事實、正義 |
張芬芬 |
|
[教育學系] 會議論文 |
2001 |
鬆綁時代的課程領導 |
高翠霞; 張芬芬; 陳麗華; 賴寶蓮; 徐世瑜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5-01 |
生活中的學習資源:讓在家自行教育更精彩 |
張芬芬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4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導師制度規劃研究 |
張德銳; 張芬芬; 鄭玉卿; 萬家春; 賴佳敏; 楊益風; 張清楚; 高永遠; 彭天健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04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導師制度規劃研究 |
張德銳; 張芬芬; 鄭玉卿; 萬家春; 賴佳敏; 楊益風; 張清楚; 高永遠; 彭天健 |
|
[教育學系] 期刊論文 |
1994-06 |
國民中學「自願就學輔導方案」實驗班使用改編本教科用書適用性之研究報告摘要 |
湯梅英; 張芬芬; 王珮玲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21 |
AI時代的課程與教學 : 前瞻未來教育 |
黃思華; 張芬芬; 詹寶菁 |
|
[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1994-03 |
國民中學『自願就學輔導方案』實驗班使用改編本教科用書適用性之研究 |
湯梅英; 張芬芬; 王珮玲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0 |
臺北市國民小學八十八學年度在家自行教育訪視輔導研究 |
盧美貴; 劉春榮; 張芬芬; 陳麗華; 鄭玉卿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5 |
國民小學教科書審查標準之研究 |
黃政傑; 李隆盛; 張芬芬; 楊龍立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4 |
我國師範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 |
毛連塭; 林永喜; 張德銳; 但昭偉; 楊龍立; 張芬芬 |
|
[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4 |
我國師範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 |
毛連塭; 但昭偉; 林永喜; 張德銳; 楊龍立; 張芬芬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1-04 |
臺北市中小學教學導師制度規劃研究 |
張德銳; 張芬芬; 鄭玉卿; 萬家春; 賴佳敏; 楊益風; 張清楚; 高永遠; 彭天健 |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1 |
臺北市國民小學八十九學年度在家自行教育訪視輔導研究 |
林天祐; 萬家春; 劉春榮; 張芬芬; 陳麗華; 熊曣等人 |
|
[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
2013-09 |
桃園縣國小教師職務分配的現況與期望之調查研究 |
蔡文英; 張芬芬 |
|
[校長培育及學校夥伴協作中心] 國教新知(60卷3期~) |
2013-09 |
兒童相聲劇本的設計與教學:我的作品與作法 |
詹瑞璟; 張芬芬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2001-11 |
美國師資的歷史及其改革:老師太差,誰當老師? |
張芬芬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1990-06 |
美國中小學科學教育之改革及其啟示─發展人性化的科學教育 |
張芬芬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1988-06 |
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 |
張芬芬 |
|
[幼兒教育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1993 |
國民中學自願就學輔導方案實驗班—使用教科用書適用性之研究 |
王珮玲; 湯梅英; 張芬芬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13-09 |
專輯序 |
張芬芬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9-10 |
美國都會教育的歷史背景與啟示:從爭平權到救成績 |
張芬芬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
生活中的學習資源:讓在家自行教育更精彩 |
張芬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