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市師數理 |
1998-12 |
21世紀的自然科學教學 |
許民陽 |
|
[出版品] 市師數理 |
1993-12 |
臺灣海岸的地形景觀與景觀保育 |
許民陽 |
|
[出版品] 市師數理 |
1991-12 |
地質地形研究甘苦談 |
許民陽 |
|
[出版品] 市師環教(已停刊) |
2006-09-01 |
恆春古城及其對環境教育的意義 |
吳文誠; 許民陽 |
|
[出版品] 市師環教(已停刊) |
2005-12-01 |
臺灣近代自然書寫中環境意識的探究與未來的可能性 |
鄭世彬; 許民陽 |
|
[出版品] 市師環教(已停刊) |
2005-12-01 |
臺北植物園戶外解說牌之適切性研究 |
傅琬晴; 許民陽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11-12 |
如何促進學生環境概念、環境知識與環境覺知 |
許民陽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7-06 |
國小高年級學童梅雨相關概念認知研究 |
許民陽; 陳美萍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4-06 |
以能力指標為導向的多元評量設計--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的「觀測月亮」單元為例 |
許民陽; 林麗詩 |
|
[出版品] 國教新知(45卷2期~60卷2期) |
2000-05 |
名詞釋譯:板塊構造理論、地震規模、地震震度、地震波 |
許民陽 |
|
[出版品] 環境教育學刊 |
2016-06 |
日本與臺北市中小學防災避難學校的防災整備之比較 |
許民陽; Hsu, Ming-yang |
 |
[出版品] 環境教育學刊 |
2012-06 |
新北市國小教師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
許民陽; 林坤稜 |
|
[出版品] 環境教育學刊 |
2008-06 |
防災教育種子教師培育機制規劃及試行 |
許民陽; 徐玲莉; 張乃云 |
 |
[出版品] 環境教育學刊 |
2006-12 |
解說資源調查及解說牌規劃研究--以龜山島與基隆嶼為例 |
許民陽 |
 |
[出版品] 環境教育學刊 |
2003-07 |
紐西蘭西地國家公園及峽灣地國家公園的地景資源及環境解說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5 |
我國環境教育輔導機制強化與整合研究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5 |
科普活動:深度認識台灣地質公園的地球科學環境-科普教師師資培育計畫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2-07 |
台灣的天然災害防災教育現況及未來規畫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13-12 |
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選用之研究 |
許民陽; 陳秀雯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10 |
生態教育--環保.有機.綠色校園運動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06 |
臺灣高山的植物生態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06 |
臺灣高山的地質與地形景觀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06 |
國小自然科學個別化教學單元的研發:以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育為例 |
許民陽; 王郁軒; 梁添水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9-06 |
峰峰相連到天邊--臺灣的高山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7-06 |
寒溫帶大地的奇景--冰河 -下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7-03 |
寒溫帶大地的奇景--冰河 -上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7-03 |
臺北縣市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背景差異對學童天文概念學習成效的影響 |
謝佩倩;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6-12-01 |
解說資源調查及解說牌規劃研究-以龜山島與基隆嶼為例 |
許民陽; Ming-Yang,Hsu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5 |
國小自然科學地質概念個別化教學的研究 |
許民陽; 王郁軒; 梁添水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4 |
Holocene tectonic uplift on the Hua-tung coast, eastern Taiwan |
Meng-Long Hsieh; Ping-Mei Liew; Ming-Yang Hsu; 謝孟龍; 許民陽; 劉平妹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期刊論文 |
2004 |
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之能力指標應用及評量設計初探 |
許民陽; 林麗詩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11 |
縣市防災教育輔導團師資培育計畫 |
徐玲莉; 林雪美;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11 |
新北市萬里區居民對海洋保護區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
潘彥志;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11 |
生態保育志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蛙蛙小組為例 |
陳皓中;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11 |
清水溼地附近居民對溼地環境的認知及環境態度變化的研究 |
陳瑋鴻;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11 |
日本中小學防災避難學校的防災整備與臺北市避難收容學校的開設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07 |
臺北市象山親山步道解說牌設置調查研究 |
羅以靖;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03 |
臺灣原生筆筒樹孢子庫種質之研究 |
黄美雪; 許民陽; 黄曜謀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3-03 |
日本中小學防災避難學校的防災整備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2-10 |
以環境教育議題為主題的教育大學之臨床教授與小學夥伴教師之交流與合作方案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2-09 |
中小學師資培育之氣候變遷、減災與調適教育規劃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2-06 |
環境變遷調適教育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2-06 |
蘭陽溪口沙洲小燕鷗繁殖生態研究 |
洪立娜;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2-06 |
臺灣的防災教育與防災教材編製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2-06 |
臺灣的天然災害防災教育現況及未來規畫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11 |
馬祖清水居民對溼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問題初探 |
陳瑋鴻;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11 |
環境荷爾蒙認知與行為意向之關係-以非環境相關科系大專程度以上者為例 |
黄璇蕾;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11 |
高中職學生海洋環境素養探究 |
沈金池;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11 |
新北市實施海洋教育之現況調查 |
黄惠怡;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09 |
由氣候變遷談節能省碳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06 |
小學自然領域教科書的百年演進-以電學為例 |
許民陽; 林靜雯; 林燕青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06 |
生活防災教育的認知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06 |
各級防災師資如何協助各校進行防災教育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03 |
馬祖地區東引及莒光的地景資源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1-01 |
九年一貫防災教學資源發展與推廣研究 |
許民陽; 林雪美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0-12 |
以PBL模式的探索活動為導向的生態數位學習網站建置-以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為例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0-08 |
防災課程設計與案例分享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0-05 |
由全球暖化談節能減碳必要性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0-04 |
桃園觀音海岸的變遷與藻礁的發育及其在氣候變遷上的意義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0-04 |
馬祖列島莒光鄉的地質初探 |
許民陽;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10-03 |
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綱修訂要旨、配套措施及建議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9-11 |
遊客對解說服務滿意度之研究─以野柳地質公園為例 |
許庭瑋;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9-11 |
國民小學海洋教育融入課程發展研究 |
許民陽; 王郁軒; 梁添水; 徐玲莉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9-11 |
北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海洋環境素養之調查研究 |
蘇芳誼;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9-09 |
桃園觀音海岸的後退與藻礁的發育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9-05 |
各校防災師資如何協助推動教育防災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11 |
臺灣海岸的地景及生物多樣性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11 |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土石流防災課程研究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10 |
濁水、大甲、大漢三溪上游的高山地景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09 |
臺灣防災教育種子師資培育運作規畫 |
許民陽; 徐玲莉; 張乃云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08 |
以PBL模式進行自然生態探索之成效探討-以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為例 |
許民陽; 徐玲莉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8-01 |
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建置理念及在教學上的應用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12 |
台灣高山地景與生物多樣性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12 |
以學生為主體的國小高年級地震防災教學研究 |
許民陽; 王郁軒; 梁添水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11-12 |
台灣高山地區的地質生態與環境保育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9 |
高山地區的地質生態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8 |
台灣花東海岸與西北海岸侵蝕後退之差異研究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防災教育種子師資培育運作規劃計畫研究 |
林海峰; 林明聖;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生態教育的E-Learning |
許民陽;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生態教育的e.learning-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建置理念與成果探討 |
許民陽; 林明聖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5 |
台灣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http://nature.edu.tw」建置方法與成果探討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7-04 |
防災教育種子培育運作規劃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6-11 |
我國目前防災教育現況及未來防災教育規劃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6-08 |
臺灣自然生態學習網建置理念與執行成果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6-05 |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板塊相關概念的認知研究 |
許民陽; 張鈺梅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5-12 |
國小自然科學個別化教學的研究-以水資源的利用與生態保育為例 |
許民陽; 王郁軒; 梁添水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5-10 |
解說資源調查及解說牌規劃研究-以龜山島與基隆嶼為例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5-10 |
94年度東部地區九年一貫天然及人為災害師資培育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5-10 |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數位化教學-自然生態學習網的理念及作法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5-09 |
我國地震防災教育現況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5-05 |
臺北市國小學童地震相關概念調查研究 |
許民陽; 洪淑琳; 吳佳蓉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4-11 |
臺灣海岸侵蝕後退現況與對策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4-11 |
轉化能力指標設計教案模組及多元評量實務探討 |
許民陽; 林麗詩; 卓家夙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4-10 |
地震防災素養調查-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相關概念之研究 |
許民陽; 洪淑琳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10 |
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地球環境的知覺研究 |
林淑慧;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10 |
臺北市自來水園區戶外環境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對象 |
林淑慧;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3 |
臺灣西北海岸後退的研究—淡水河口至頭前溪口段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2-12 |
國小自然科學地質概念個別化教學的研究 |
許民陽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2-01 |
國小高年級學童自然之美欣賞能力探討—以地景欣賞為例 |
許民陽; 劉璟儀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會議論文 |
2002 |
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二階段教科書對能力指標落實分析 |
許民陽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1997-06 |
國小學童對天氣變化概念發展研究(II) |
許民陽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1996-08 |
國小學童對天氣變化概念發展之研究 |
許民陽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1995-06 |
國小學童對方向及位置兩空間概念認知發展的研究(Ⅱ)國小中年級學童對東西南北相關方位的認知探討 |
許民陽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19-36卷1期) |
1994-06 |
國小學童對方向及位置兩空間概念認知發展的研究 |
許民陽; 鄧國雄; 卓娟秀; 李崑山; 殷炯盛 |
|
[研究發展處] 臺北立教育大學學報 (36卷2期-44卷1期) |
2010 |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同火災防災概念及態度研究 |
許民陽; 顏志文 |
 |
[科學教育中心] 市師科學教育季刊 |
1993-05 |
現行國小自然科教材中的空間概念分析 |
許民陽 |
|
[科學教育中心] 市師科學教育季刊 |
1991-12 |
桃園縣國小自然科教師地球科學戶外研習實施模式 |
許民陽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8-12-01 |
國小高年級地震防災教學之研究 |
許民陽; 王郁軒; 梁添水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7-03-01 |
臺北縣市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背景差異對學童天文概念學習成效的影響 |
謝佩倩; 許民陽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5-12-01 |
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相關板塊概念之研究 |
張鈺梅; 許民陽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4-03-01 |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個別化教學的研究--以「地層」概念教學為例 |
許民陽; 王郁軒; 梁添水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3-12-01 |
國小學童對颱風現象及其相關概念認知的研究 |
黃皇明; 許民陽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3 |
國小學童對颱風現象及其相關概念認知的研究 |
許民陽; 黃皇明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2-12-01 |
賞析引導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然之美欣賞能力影響研究 |
許民陽; 劉璟儀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1 |
國小自然科中的天文概念及台北市中高年級學生天文概念發展調查 |
許民陽; 王景坤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0-12-01 |
國小運用STS教學模式--天象與時空概念教學模組之探討以中年級磁場與磁極單元為例 |
許民陽; 梁添水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2000-06-01 |
地震與地表破壞--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紀實 |
許民陽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1997-06-01 |
國小四年級學童對冷熱及溫度概念的研究 |
許民陽; 殷炯盛; 曾坤輝; 鄭紹龍; 曾文正 |
|
[科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
1996-06-01 |
國小中年級學童對雲和雨兩天氣變化概念的研究 |
許民陽; 殷炯盛; 曾坤輝; 鄭紹龍 |
|
[特殊教育學系] 專書/專書篇章 |
2009 |
台北市教育白皮書2010-2020 |
林天祐; 劉春榮; 王宗騰; 古建國; 何貴良; 胡潔芳; 陳明終; 許民陽; 張德銳; 葛竹婷; 賴阿福 |
|
[教育學院] 市北教育學刊(36期-) |
2018-12 |
臺灣、中國大陸和美國小學教科書中科學探究之課程設計分析--以簡單機械為例 |
卓家夙; 許民陽; Tzu, Chia-su; Hsu, Ming-yang |
|
[歷史與地理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10 |
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融入式教材發展研究 |
許民陽; 徐榮崇; 徐玲莉; 張乃云 |
|
[歷史與地理學系] 研究計畫or研究報告 |
2000 |
蘭陽平原海岸後退之研究 |
許民陽; 張政亮 |
|
[歷史與地理學系] 期刊論文 |
2002-06 |
蘭陽平原海岸後退之研究 |
許民陽; 張政亮 |
|
[歷史與地理學系] 期刊論文 |
2001 |
台灣花東海岸、西北海岸與蘭陽平原海岸三地海岸後退特性之比較 |
許民陽; 沈淑敏; 張政亮 |
|
[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
2000 |
蘭陽平原海岸線變遷之研究 |
張政亮; 許民陽 |
|
[歷史與地理學系] 會議論文 |
2000 |
臺灣花東、西北、蘭陽平原三地海岸後退特性的比較 |
許民陽; 沈淑敏; 張政亮 |
|